在四渡赤水战役中,毛泽东等伟人通过多种方式突破信息茧房,为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,具体如下:
构建高效通信网络,确保信息畅通:战役期间,中革军委配有5部无线电台,各军团也配备了相应数量的电台,在毛泽东的精心组织下,这些电台形成了高效的通信网络。他对通信联络的组织原则和实施方法给予详尽指示,确保了信息能够及时、准确地传递,使中央红军能够实时了解各部队的情况,为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多方获取情报,精准把握敌情:毛泽东委派周恩来、刘伯承负责情报工作,红军的译电员整天专注于监听、截获、破译敌方电讯。例如,1935年2月,红军破译了龙云向所辖各部发出的作战密电,得知东边敌军薄弱,于是毛泽东提出了“回师东进,再渡赤水”的方针,奇袭娄山关,再占遵义城。此外,红军还通过战俘审讯、分析敌方报纸等多种途径获取情报,交叉验证信息,避免了信息的单一性和片面性。

敏锐分析情报,及时调整战略:毛泽东能够对获取的情报进行敏锐分析,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作战方向。如土城战役前,红军截获川军密电中“匪首朱毛”的称谓漏洞,毛泽东判断追击的郭勋祺旅实为中央军伪装,力主保留预备队,避免了红军陷入十面埋伏。在苟坝会议上,毛泽东根据截获的蒋介石严令“滇军三日克期抵达打鼓新场”的情报,以及对其他情报的综合分析,说服周恩来停止进攻打鼓新场,最终成功诱导滇军东调,红军主力则趁机穿过防御真空带。
主动示形诱敌,制造信息不对称:红军在战役中巧妙运用虚实行动,制造假象,迷惑敌人。例如,三渡赤水时,红军故意丢弃破烂枪支和空粮袋,制造“溃败”假象,诱导滇军孙渡纵队抢占空城遵义,而红军主力已悄然东渡。又如,红军佯攻贵阳,调出滇军,接着又虚晃一枪,乘虚直插云南,示形于昆明,巧渡金沙江,通过一系列的示形诱敌行动,红军成功地调动了敌人,打破了敌人的包围圈,实现了战略转移的目的。
